工伤赔偿纠纷 周广宇律师帮助当事人成功索赔34万余元
返回列表来源:信之源 发布日期 2023-06-08 17:03:00 浏览:-
一,案件详情
2020年4月,陈某与昌都市某建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于江达县某地从事钢筋工建筑工作。2020年8月,陈某在工地上作业时左脚严重受伤变形,无法正常站立。陈某辗转多地医院进行治疗,劳动能力鉴定为伤残8级。
关于工伤赔偿问题,陈某多次与该建筑公司进行协商,但该建筑公司以未缴纳保险无法走工伤、补缴工伤保险但要办理延期手续等理由进行拖延。
2022年5月,陈某察觉建筑公司有意拖延后,到昌都市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昌都市人社局以超期申请为由不予受理。2022年5月在江达县人民法院立案请求人身损害赔偿,2023年3月被裁定驳回,并因无仲裁前置程序无法再次立案。2023年3月,陈某向江达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二、争议焦点
1、陈某是否因公受伤;2、超过工伤认定期间过错是否在公司方;3、未经行政机关进行工伤认定,陈某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4、陈某单方委托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意见能否作为定案依据。
三,律师介入
北京市信之源(江达)律师事务所援藏律师周广宇,作为援助律师代理此案。
律师介绍
周广宇律师系北京市信之源(江达)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为我所援藏律师。
周广宇律师,具备扎实的法学功底和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恪守律师职业道德,每个案件均以专业的知识最大限度地维护委托人的权益。
执业以来,周广宇律师在诉讼(包括民事、经济、行政)及仲裁业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严谨的工作作风,清晰的法律思维,能够有效地与当事人进行沟通,提供全流程服务,并及时反馈案件进度,赢得当事人的好评。
四,办案经过
周律师接手案件之后,和陈某进行了多次详细的沟通,了解案件全部事实经过后,对案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案看似只是简单的工伤赔偿纠纷,但案情比较复杂,由于建筑公司的拖延,导致陈某因为超期申请无法做工伤认定,人社局只能调解,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伤赔偿程序。
陈某在人社局主持下多次同建筑公司进行调解,但双方就赔偿金额心理预期差距较大。调解不成之后,周律师多次和政府、法院进行协调,本案才得以成功立案。
立案成功后,周律师根据指导陈某收集的《劳动合同》《收入情况证明》、证人证言、录音证据、病历材料、住院用品收据、劳动能力司法鉴定意见、伤残等级司法鉴定意见等一系列证据及案件事实情况,将陈某几年内的多次手术、维权经过绘制为时间轴,体现错过申请时限并非自身原因。
周律师法庭辩论阶段向法院提交了自己的代理意见及前沿案例,核心观点:“本案中原、被告均未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向劳动行政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但这仅产生不再适用工伤认定行政程序的后果,并不能因此剥夺原告作为劳动者应当享有和获得工伤赔偿的法定权利”。
由于周律师准备的证据充足有力,最终法院几乎全部同意周律师的代理意见,判决我方胜诉。该案件在当地系首例,为无法及时做工伤认定的劳动者如何主张工伤待遇开了先河。
五,案件结果
(图为判决书部分截图)
法院最终判决,原告同被告解除劳动关系,被告支付原告医疗费、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医疗补偿金等费用共计34余万元。
法院判决之后,当事人陈某为周广宇律师送来锦旗一面,以示对周广宇律师工作的认可及感谢。
律所介绍
北京市信之源(江达)律师事务所是北京市信之源律师事务所积极响应司法部、全国律师行业党委关于推动基本解决“无律师县”问题的号召及有关要求,在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律师协会的支持和关心下,积极筹划成立的信之源律所西藏分所。
北京市信之源律师事务所自成立以来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本次援藏设立分所并派驻律师,信之源律所对周广宇律师的工作寄予厚望,希望他认真履职尽责,创造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依法化解矛盾,为维护西藏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地区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信之源律所也将借此契机展开更多工作,积极探索法律服务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形式。